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35篇
  62篇
综合类   44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61.
Farmer participation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 key to develop technologies which are more relevant to farmers' communities. In plant breeding, farmer participation is seen as key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selection efficiency in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by testing the effect of selection environment and of who did the selection in one cropping season (1997)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lected lines in the following cropping season (1998). Selection environment had a larger effect on response to selection than who did the selection, confirming the importance of decentralized selection. Selections made by the breeder and the farmers in 1997, differed in 1998 for a number of traits, but seldom for grain yield. When the difference for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 breeder's selection was more effective on station, while farmers' selection was more effective in farmers' field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rganize a plant breeding program with the objective of adapting crops to a multitude of both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such a breeding program will,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enhance biodiversity and produc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ultivar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62.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常熟市、上海市奉贤区和宝应县3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9个村庄的60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了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从家庭属性、资源属性及区域属性3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区域农业鼓励政策对长三角地区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农地面积、农地到县城距离及其流转情况则呈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对常熟市、奉贤区和宝应县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及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63.
研究旨在从农民参与意愿角度剖析其在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的影响因素,以改善永久基本农田“重建轻管”的现状,为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提出建议和对策。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485户农户对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为因变量,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永久基本农田认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5个方面选取24个自变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家庭拥有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可以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政府工作信任程度;信息公开满意度;政府反馈满意度;是否受亲朋好友影响;是否受政府政策宣传影响是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以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为切入点,提出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64.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感,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65.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对区域内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生态补偿是对为保护环境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居民进行补偿。以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生态补偿过程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公众参与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充分保障在地居民的知情权、生存权以及直接的经济利益,从程序性权利入手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与保障民生共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6.
分析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对减少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选择实验法,以牛奶为例,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786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习惯性购买常温奶或鲜牛奶两类消费群体对碳标签牛奶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探讨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在消费者了解碳标签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和中碳标签均有显著正向偏好,并且牛奶低碳与全脂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常温奶和鲜牛奶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标签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13元/盒和5.63元/盒。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碳标签的偏好具有异质性,且异质性来源不同。对常温奶消费群体而言,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牛奶购买频率越高和对碳标签较熟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牛奶;对鲜牛奶消费群体而言,男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较为关注低碳信息的消费者购买碳足迹较低的牛奶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作用的认知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均正向影响其低碳偏好。因此,提出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碳标签的力度、向消费者普及低碳农产品相关知识、企业要注重低碳市场细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7.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768.
为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运用在湖北、上海、重庆市(省)获取的326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作用最大,社会网络次之,社会规范最小;学习能力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与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生态认知正向调节学习能力向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转化。提出了调动乡镇和农村社区资源,培育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农户学习能力、生态认知水平等提高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9.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修复体系,公众参与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愈发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还存在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公众参与的责任意识和深度不够、公众参与的组织与平台缺乏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公众参与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此,提出健全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的组织与平台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70.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性话题,倍受公众和学者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最大的难点是公众参与问题,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农村地域发展有深刻意义。公众在“公”领域与“私”领域的态度与行为特征有明显不同。在“公”领域方面,“自上而下”的政治行政环境所造成的公众参与机制不畅使得公众默然地接受政府给予的社区福利;在“私”领域方面,公众更多表现出对农村土地的博弈行为,一方面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受到“自产自销”模式下农副产品安全性的约束。此外,具有参与热情的女性因受到乡土文化约束被边缘化,并被排斥在公众参与网络之外。要真正解构公众参与困境需要建立在深刻认识乡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